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->深圳 -> 正文

大湾区为何最有希望?京津冀、长三角都在帮它

时间: 2020-12-19 23:03:39 来源: 腾讯

原创 刘晓博

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《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》,中国三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都跻身了“全球十大科技集群”,粤港澳大湾区的“深圳—香港—广州”名列全球第二。

排名全球前十的科技集群依次是:东京—横滨、深圳—香港—广州、首尔、北京、圣何塞—旧金山、大阪—神户—京都、波士顿—剑桥、纽约、上海、巴黎。

所谓“科技集群”,是指一个或几个城市,在科技研发方向存在密切内部关联,可以视作一个整体。“世界知识产权组织”此次排名的依据,主要指标是各地2014年到2018年的PCT专利申请量,次要指标是同期的SCIE科学出版物数量。

上图就是“世界知识产权组织”此次榜单的前十大科技集群。

PCT,是国际专利合作条约的英文简称,它是继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之后专利领域的最重要的国际条约,由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辖。PCT专利申请量,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研发能力的核心指标。

SCIE(SCI Expanded)是国际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的英文简称,收录了2000多种自然科学、工程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重要期刊。一个国家、地区科学家在SCIE收纳的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,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。

东京—横滨之所以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定为全球第一大科技集群,主要是因为其PCT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,达到了113244件,比排名第二的“深圳—香港—广州”多了40985件。

东京—横滨研发能力为何如此强劲?因为片区集中了丰田、本田、日产、索尼、松下、电装等世界知名企业。

“深圳—香港—广州”之所以能傲视北京、上海、旧金山、纽约等区域,也是因为PCT专利数量惊人。2014年到2018年,深港广三大城市PCT专利申请量为72259件。

“深圳—香港—广州”拥有的PCT专利数量,显著超过了“北京+上海”。

上图:全球科技集群前40名。

或许有人会问,为什么大湾区这个集群3大城市里,深圳被排名第一?

原因很简单,“深圳—香港—广州”集群里,PCT专利85%都是深圳创造的,即便剔除广州和香港,深圳仍然可以排名全球第二。

根据公开资料:2019年,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7459件,连续16年位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。截至2019年,深圳PCT国际专利累计申请总量达到144013件,占全国总量的40%。(此次榜单比较的是2014年到2018年的)

由于深圳高校、研究机构偏少,所以在次要指标“SCIE科学出版物数量”相对落后,纳入香港和广州之后,可以大幅改善这个指标。

“深圳—香港—广州”之所以被放在一个集群,说到底还是因为这三个世界一线城市距离非常近,从广州中心城区到深圳中心城区再到香港中心城区,距离只有140公里。这在全球都是极为罕见的,而且三大城市之间的科技联系日益紧密,互补性非常强。

事实上,“深圳+香港+广州+东莞”的面积,只相当于北京的80%。

经历了2020年百年不遇的疫情,以及日益激烈的中美战略博弈,大家越来越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、核心产业链的重要。

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这个榜单我们可以知道,在中国京津冀、长三角、大湾区三大都市圈里,虽然大湾区面积最小,但其人才、资金、科技研发力量的密度最大,市场化程度最高,未来是最有希望的城市群。

那么问题来了:为什么大湾区有着如此显著的优势?我觉得跟大湾区“合伙人圈子”的特性密切相关。

中国三大都市圈里,京津冀类似“父子圈”,中央政府站在北京身后充当父亲,所以北京具有“黑洞般”的资源吸附能力,我曾统计过2019年末京津冀前5大城市汇聚资金总量的分布,北京一个城市占比就达到了73%左右,是绝对的“控股”。

上海在长三角前5大城市里,资金总量占比为50%,优势明显但没有达到北京的程度,所以这是一个“兄弟圈”。

大湾区显得非常另类,香港汇聚资金第一,但只占30%左右,深圳、广州的份额都不算小。而且大湾区有2种社会制度,3个关税区,3种货币,3种法律制度。所以大湾区是一个“合伙人圈子”,大家的市场意识、契约意识更强。

最近几年,广东再次成为全国的人口流入中心。广东省每年新增常住人口,比排名全国第二、第三、第四的省份加起来还多。

人民用脚投票,纷纷选择广东、大湾区,为什么?

因为大湾区更容易谋生,这里城中村、小产权房密布,房租不贵。再加上政府干预较少,民间经济活力充沛,所以生存机会更多。

但这只解释了中低收入阶层喜欢广东的原因,没有解释人才群体喜欢广东的原因。

为什么人才也纷纷涌入广东?昨天的广州的一项政策,给出了答案。

2020年12月16日,广东人社局公布了《广州市差别化入户市外迁入管理办法》征求意见稿,计划在未来5年,在广州的白云区、黄埔区、花都区、番禺区、南沙区、从化区和增城区落地。

政策的核心是:拥有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大专学历,或全日制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、高级工班毕业人员;年龄在28周岁及以下,在广州缴纳了1年社保,就可以直接入户。

或许有人会说:这有什么呀,不就是抢人口吗?福州等很多省会城市,都这样做了。

但广州这样做,价值就完全不一样。

想想看,中国最好的三大城市群就是京津冀、长三角和大湾区。三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——北京、上海、香港,想落户都非常困难。按照难易程度,应该是香港和北京最难,上海次之。

虽然香港“关门”,但大湾区还有两个一线城市——深圳和广州,落户门槛都非常低。广州此次降低门槛后,深圳门槛显得略高,但其实也没有高到哪里,因为深圳还有积分入户,技术工人仍然可以落户。

深圳的缺点是:房价太贵,医疗和教育资源紧张。

深圳的缺点,恰恰是广州的优点。也就是说,广州降低落户门槛之后,可以代表大湾区抢人。广州教育和医疗的优势,虽然比不上北京、上海,但差距不算大。而且广州房价比较亲民,梯度明显、层次分明,选择比较多。

所以,“香港—深圳—广州”就构成了大湾区吸引人口、争夺人口的“一线城市体系”,你有本领可以选香港,有钱、有技术可以选深圳,觉得香港深圳生活压力大,可以选悠游自在的广州,仍然可以享受一线城市的生活便利。

京津冀可能吗?当然做不到。你一个外地人,即便交了5年社保,勉强买了北京的房子,但你的户口可能永远都落不到北京,孩子教育就是一个大问题。你想买车吗?基本是白日梦。就算是买新能源车,不排上七八年也做不到。

去天津?天津只是一个强二线城市,虽然教育不错、有高考红利,但落户也不是那么容易的,仍然比广深门槛高很多。至于廊坊,是连东莞、佛山都不如的三线城市。雄安新区?你能找到就业机会吗?

再看长三角。上海落户门槛也下降了不少,但仍然远比广深要高几个档次,至于房价也不比深圳低多少。

杭州、南京、苏州、宁波都是非常优秀的城市,生活也非常便利。但跟广州还是没有办法比。广州再“衰”,仍然是一线城市,汇聚的资金相当于“杭州+哈尔滨”或者“南京+郑州”,而且广州是门户枢纽城市,定位比杭州、南京高,交通便利、生活丰富多彩。

因此我的结论是:北京、上海的高门槛,其实相当于京津冀、长三角给大湾区帮忙,助力大湾区吸引人才。

此次广州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,补齐了大湾区的一个短板。由此,大湾区构建了一个梯度非常清晰的吸引人才、人口的体系“香港——深圳——广州——东莞(佛山)——珠海——中山(惠州)”,总有一个地方适合你。

另外,大湾区还是中国主要城市群里空气质量最好的。